内蒙古绿皮火车无站台现象:28年风雨同路见证民情
分类:列车资讯
发布时间:2025-09-12 00:33:31
一位广东女子在内蒙古旅行时,乘坐4184次列车,惊讶地发现许多站点没有站台,乘客只能踩着杂草上下车。
这一幕被她用手机记录下来,在网上引起了关注。然而,对于大兴安岭深处的居民来说,这却是日常生活中的常态。
当女子举着手机拍摄时,一位背篓的大妈笑着向她挥手:“姑娘,第一次见吧?我们就是靠这些‘草窝子’上下车的。”
4184次绿皮火车已在内蒙古林区行驶了28年。它从海拉尔出发,穿越大兴安岭至满归,全程400多公里,停靠20多个站点——其中一半以上没有站台。
这些乘降点并无名字,有的仅以一棵老松树为标记,或是铁轨旁的一小块泥地。它们虽简陋,却精准地对应着居民常走的路线。
为何不建正式站台?这是因为沿线居民散居在几百平方公里的林区中,许多村子只有十几户人家,建设标准站台成本高昂,且对居民的出行并无实质帮助。

相比之下,设置乘降点更为实际。列车员看到有人等车时,会减速停车,乘客便可轻松上下车,节省了居民的体力。
这趟火车对居民而言,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生活的依托。开春时,居民带着树苗上车种植;秋天,车厢内弥漫着山货的香气;孩子们也依靠这趟车上学。
票价也十分实惠。从一个乘降点到下一个,最低只需1.5元,全程费用不过23元。许多居民表示,靠着这趟火车将山货卖到镇上,来回的车费还不够一斤松子的利润。
列车员和司机对乘客的关怀也让人感动。无论人多人少,只要有老人需要上车,他们都会稳稳停车,并帮着提携行李。

虽然有人认为这趟火车过于简陋,但更多人看到了其中的温暖。有网友回忆道:“我小时候就是坐这趟车去看病,要是没有这些乘降点,我妈得背着我走两小时山路。”
铁路局表示,只要林区居民需要,这些乘降点将一直保留,慢火车也将继续运行。
事实上,并非所有交通都需要追求“高大上”。这趟4184次列车虽无高铁的速度和空调车的舒适,却用长满杂草的乘降点为最需要的人带来了便利。
它承载的是林区居民的生活,是大山里的希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民生关怀。

对此,各位读者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