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疯狂建设高铁而不是靠廉价航空?
分类:列车资讯
发布时间:2025-08-14 17:09:09
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说白了,中国就是在赌,赌未来用电不要钱,从现在的趋势来看,中国已经赢麻了!
每天天刚蒙蒙亮,中国的铁轨上就奏响了奇妙的二重奏。
京沪高铁的复兴号如银色闪电,贴着轨道贴地飞行,90分钟就能跨越长江;而云南山区的绿皮火车正哐当哐当“碾过晨雾,车窗上还凝着山民带上来的露珠。
这一快一慢,都是中国交通最鲜活的表情。高铁的运力早已突破了人们的想象,每天1600多万人乘着它穿梭南北,相当于把两个深圳的人来一次整体搬家。更厉害的是它的抗造,去年台风梅花横扫华东时,浦东机场百架航班趴窝,而京沪高铁只是稍稍降速,准点率仍保持在90%以上。
暴雨冲垮公路,大雪封了机场时,高铁总能像个靠谱的老大哥,稳稳扛起运输重担。尽管如此,每天早上开出的第一趟绿皮火车,依然是往来于省城和小镇之间的忠实专列,它们承载着乡村振兴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资,让百姓生活更加便捷方便。高铁再神通,也到不了所有角落,辽宁本溪的深山里,绿皮火车像条绿色的锦带,把山货、学生、老人串成线。
村民们带着沾着泥土的香菇上车,到站时总能遇上等着收鲜货的商贩,孩子们趴在车窗上写作业,到站就是县城的中学。在北京到兰州的铁轨上,这种差异更直白,高铁700元的票价能买三张普快硬座,对于常年往返的务工者来说,省下的钱够给孩子买套新课本。这两种交通工具其实是黄金搭档,去年春运,广州南站的高铁像接力赛一样,5分钟发一趟车,一天送走50万人。

而广州站的普快列车则像耐心的老黄牛,载着蛇皮袋、棉被卷,把人送到地图上都难找的小站。正是这种大动脉+毛细血管的组合,让14亿人的流动有了底气。上海虹桥站的自动检票口前,西装革履的白领刷身份证滴一声通过,他们手机里的行程表精确到分钟。
成都站的售票窗口前,农民工老张数着零钱买票,他早算好了,坐12小时普快省下的300元,够给家里买两袋化肥。这两种场景每天都在火车站上演,像一组平行时空的生活切片。学生们对这种差异门儿清,西安到乌鲁木齐的高铁要800多块,普快硬座290元,大学生小王算过账,坐一夜普快,省下的钱够买一学期的专业书。

农村老人更依赖普快,甘肃定西的李大爷从没摸过智能手机,每次去省城看孙子,都认准窗口售票的绿皮车,票拿到手里才踏实。这些建设,让高铁和普快成为了中国交通两道强弓。信息来源:求是网 2022-08-16 自主创新造就中国高铁“国家名片”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