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的绿皮火车记忆:坐着火车去旅行
分类:列车资讯
发布时间:2025-09-21 04:29:21
在一个夏日的夜晚,大约在1983年的7月,我与一位年长的朋友踏上了从合肥开往哈尔滨的火车,我们前往那里参加一场会议。出发前,我们通过古老的113长途电话预定了两张从蚌埠到哈尔滨的绿皮卧铺票。
那个时代的绿皮火车速度缓慢,每小时只能行驶50至60公里,而从蚌埠到哈尔滨的距离超过2000公里,全程需要大约30个小时。这次旅行是我首次跨越广袤的东北大地,前往遥远的哈尔滨。我们的旅程在深夜两点从蚌埠开始,然而这趟行程却并非一帆风顺,途中发生了意外。
我们不幸遭遇了哈大线昌图县段的列车脱轨颠覆事故,当时2258次货物列车无视红灯信号,强行通过,导致机车在道岔处出轨。这场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我们的列车因此延误了近28小时,在东北铁路上时走时停。
幸运的是,我们乘坐的是卧铺车厢,空间相对宽敞,而普通车厢则挤满了乘客。起先,火车上还有餐饮供应,优先照顾卧铺旅客,但几个小时后,食物就全部售罄。夏季的东北,玉米尚未成熟,然而聪明的村民们发现了商机,他们采摘未熟的玉米,煮熟后在铁路边售卖。

当时的价格是三根玉米一元钱,虽然比市场上的每斤0.09元略高,但考虑到玉米的重量(大约150至200克),实际上并不算贵。然而,在火车严重延误、乘客饥饿难耐的情况下,这些玉米迅速售罄。村民们意识到火车随时可能启动,便直接售卖生玉米,一元钱五根,销售异常火爆。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人在饥饿时对食物的渴望,任何能填饱肚子的东西都是珍贵的。尽管那次旅行充满了意外,但哈尔滨之旅成为了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