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吧 > 列车资讯 > 铁道游击队的战斗中日军装甲列车被频繁遇到

铁道游击队的战斗中日军装甲列车被频繁遇到

分类:列车资讯 发布时间:2025-09-06 15:06:26

在《铁道游击队》中,多次出现日军的“装甲列车”和“铁道摩托小电车”,它究竟是什么装备呢?根据书中的描述“巡路的小卡车,上边有五个鬼子,两挺机枪,一个探照灯”来看,它绝非真正意义上的装甲列车,而应是铁道公路两用装甲车。装甲列车编组大,装甲厚,火力强,载员多,主要用于防御大型固定目标时提供移动支援火力。这与日常治安巡道完全是两码事,而且也不是区区几个人便能开动起来的。

91式铁道公路两用装甲车状态转换相当麻烦

二战期间,日军装备的铁道公路两用装甲车有两种:91式和95式。《铁道游击队》中虽然对此并未作更多的描述,但笔者推测极有可能是前者。

铁道游击队的战斗中日军装甲列车被频繁遇到

首先,91式装甲车产量超过1000辆,而95式装甲车只生产了121辆。显然,临枣铁路沿线日军警备队装备91式装甲车的概率更高。

91式铁道公路两用装甲车

其次,91式和95式装甲车虽说都由汽油发动机驱动,但91式装甲车有个别具匠心的设计:车上装有燃气发生器和贮气包,必要时可以靠烧木炭驱动。要知道,日本是贫油国,极度依赖进口。汽油作为战略物资,是能省就省。枣庄地区盛产煤炭,大大小小的炭厂遍地都是。就连鲁南铁道大队都曾办过炭厂作掩护。从能源供给的角度出发,临枣沿线日军配备91式装甲车更合理。

几辆91式铁道公路两用装甲车可连挂起来在铁轨上运行

第三,91式装甲车要从铁道状态转为公路状态时,要用千斤顶顶起车体,再拆下钢轮,换上挂在车体侧面的橡胶轮胎。12名熟练技术人员需耗时15分钟才能完成。如果由车载的6名战斗人员独立完成这项操作,耗时至少在半小时以上。而95式装甲车最大特点,是在履带走行系统内侧,安装有可升降的四个钢轮。在铁道上行驶时,发动机驱动的是这四个钢轨。而履带离钢轨面尚有一段距离。需要由铁路状态转到公路状态时,驾驶员只需在车内操作,将用于铁路行驶的4个钢轮向上收起,使其高于两侧履带。再将传动系统切换到属带即可。整个转换过程仅耗时约1分钟左右。

铁道游击队的战斗中日军装甲列车被频繁遇到

在铁道上行驶的95式铁道公路两用装甲车。仔细看,它的履带离钢轨有一定距离,实际是靠位于履带内侧的四个

历史上,鲁南铁道大队经常和巡线的,或是增援的日军铁路公路两用装甲车遭遇,但从未有过日军装甲车下铁路追击的记录。要知道,虽说91式、95式装甲车装甲厚度仅为区区6毫米,放到国际上是标准的“薄皮大馅”。但面对武器简陋的敌后抗日武装来说,却是不折不扣的“大杀器”。在与鲁南铁道大队接触时,哪怕是夜间,装甲车上的日军也没有畏缩不前,不敢下铁路追求的理由。更何况在发现鲁南铁道大队劫粮食、药品、布匹等重要物资时,尽力追击、驱散对手,尽可能截回一些被抢物资才是日军指挥官的正常选择。

否则事后上峰追究下来,失职的罪名本就不小,若再加一条“畏惧不前,消极避战”,那是要杀头的。所以唯一合理的解释,只能是日军装备的是91式铁路公路两用装甲车。该型号不仅状态转换时间长,而且要冒着对手反击的火力走出装甲车去换车轮,不仅危险,而且还得留几个人在车内对外输出火力,这样一来状态转换时间就更漫长了,压根就来不及追赶熟悉当地情况的鲁南铁道大队。

91式铁道公路两用装甲车虽有炮塔,但无固定武器

至于《铁道游击队》中所描述的车上有“五个鬼子,两挺机枪”,实际91式装甲车并无固定武器,全靠乘员用自己随身携带的武器作战。因此这应该是临枣沿线日军铁道警备队的自行配置。

铁道游击队的战斗中日军装甲列车被频繁遇到

《铁道游击队》虽然是本小说,但作者刘知侠却绝非闭门造车,凭空臆想。书中的铁路沿线战斗情节的描述,几乎等同于战斗详报。不仅具有极高的可信度,而且经得起推敲。

本文作者:忘情,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微信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最近查询列车车站
最近查询列车车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