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工打造4000公里/小时高速飞行列车:创新科技引领未来交通
分类:列车资讯
发布时间:2025-08-16 22:52:18
第三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我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提出了“高速飞行列车”的研究论证,这是一种将超声速飞行技术与轨道交通技术相结合的新一代交通工具,旨在实现超音速的“近地飞行”。
据了解,“高速飞行列车”的最高速度可达4000公里/小时,远超过目前民航客机的900公里/小时的飞行时速。这种列车的速度优势主要得益于真空管道和超导磁悬浮技术的应用。
中国在真空管道交通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超导技术研究所在2013年2月就已经实现了高温超导磁悬浮环形轨道,并在载人情况下以50公里时速运行。2014年5月,该校搭建了全球首个真空管超高速磁悬浮列车原型测试平台,成为世界上首个真空管道运输(ETT)系统,理论时速达到2900公里。

超导磁悬浮技术是磁悬浮列车的核心技术之一。这种技术通过电磁吸力或电动斥力将列车悬浮于空中并进行导向,实现列车与地面轨道间的无机械接触。利用线性电机驱动列车运行。
在国际上,磁悬浮列车有两个主要发展方向:德国的常规磁铁吸引式悬浮系统(EMS)和日本的排斥式悬浮系统(EDS)。其中,EMS系统利用常规电磁铁与一般铁性物质相吸引的基本原理,将列车吸引上来悬空运行;而EDS系统则使用超导的磁悬浮原理,使车轮和钢轨之间产生排斥力,实现列车的悬空运行。这两种磁悬浮都需要用电力来产生磁悬浮动力。
而我们中国的永磁悬浮技术则是利用特殊的永磁材料,不需要任何其他动力支持。据技术人员介绍,日本和德国的磁悬浮列车在不通电的情况下,车体与槽轨是接触在一起的,而我国利用永磁悬浮技术制造出的磁悬浮列车在任何情况下,车体和轨道之间都是不接触的。
永磁悬浮技术是中国拥有核心及相关技术发明专利的原始创新技术。这种技术为我国高速飞行列车的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中国高速飞行列车利用真空管道以及超导磁悬浮技术拉近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其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