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西到新疆上学,五十余小时硬座之旅回忆
分类:列车资讯
发布时间:2025-02-20 18:29:09
每当我踏上求学之路时,便意味着从江西飞越千山万水前往遥远的新疆。这趟旅程通常需要五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时间,我曾有过一次全程硬座的经历——从南昌到乌鲁木齐,耗时42小时,而学生票仅需180元人民币。尽管旅途艰辛无比,但我内心深处却对此价格感到不可思议的便宜,并暗自许诺下次无论如何也要避开这种坐法。然而,当我最终抵达目的地后,再次感受到了那份难得的经济实惠,心中又不禁生出了一种渴望:或许下一次我还会选择硬座。
长途旅行中,最常见的乘客往往是学生或三四十岁的中年人。除了学生群体外,极少见到二十多岁的人选择如此漫长的旅程坐硬座。在火车上度过整整两天的时间确实是一段非常煎熬的体验,但大家都似乎对这种状况习以为常了。尽管许多人身上有足够的资金可以补一个硬卧座位,但在列车员询问是否有意愿升级的时候,他们显得格外沉默。

用餐时间通常是乘客们拿出各自携带的几桶泡面,用热水一冲便解决了温饱问题,相比于二三十元一份的盒饭来说,这种五六块钱的简易食品显然更具性价比。面对是否要买硬卧或盒饭的问题时,大家往往表现出一种犹豫和沉默的态度。
有些火车到了一些大站后,人潮汹涌以至于连无座的位置都难以找到。白天的时候还算好熬过一点时间,但是一旦进入凌晨三四点钟,那些靠窗或者坐在过道的人便更加难受了——极度的疲劳加上无法放松的身体让夜晚变得格外漫长。后来有一次我终于狠下心选择了硬卧座位,相比起硬座来说,这无疑舒适得多:晚上可以安心入睡,不会因为胳膊麻木或脚部无处安放而影响睡眠。
我的许多朋友同学都住在省内城市南昌附近,火车只需几个小时便能到达。然而当他们提到坐长途车的情况时,总是皱着眉头抱怨时间太长、座位不够舒适,并转头选择价格三倍以上但仅减少一两个小时行程的高铁出行方式。这似乎反映了人们之间存在的一种巨大隔阂:对于那些习惯于长时间硬座的人来说,八九个小时的旅程显得短暂;然而当他们讨论这一话题时,却往往难以理解彼此。
有时候我感觉自己是在硬扛生活的苦难,就像网络上某些节俭的家长们一样,明明有能力但就是不舍得增加那一两百元去换取更舒适的旅行条件。当然也不是家里人不愿意为我购买来回的卧铺票,每次前往学校时父母都担心我会因长途火车而感到不适,并给我足够资金让我选择飞机作为出行方式。除非真的抢不到火车票或飞机票价特别便宜的情况下,否则通常我都选择硬座。
尽管我还年轻且背后有家人的支持,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拗不过父母的要求乘坐昂贵的飞机。但是,硬座上除了我这样的学生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中年人,他们的肩头扛着家庭的责任和子女的成长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