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列小火车“人民一号”于1958年在山西盂县通车
分类:列车资讯
发布时间:2025-05-15 13:22:39
《新中国初期的火车传奇:“人民一号”》
1958年,在山西省的一个名为盂县的地方,诞生了一段铁路建设的历史佳话。那一年,"人民第一号"这一别具一格的小型火车在盂县崭露头角,其建成与投入运营的消息一时之间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人民日报》,作为当时权威的媒体平台,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连续四次对盂县大力推动的小铁路建设给予了极高的赞誉,并且还将其制作成了电影。这样的盛况,在现代看来也实属难得一见。
据历史资料《盂县县志》所述,1958年5月,盂县人民仅用26天的时间,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开创性地完成了全国首条地方铁路的建设。紧接着,他们又打造出了一辆小型火车,并在7月1日这一天实现了正式运行。这条铁路从石店焦炭厂出发,直通孙家庄五五机械厂,全长约1.7公里。
小铁路的启用极大地提升了城乡间的物资运输效率,每列火车可以承载7个车皮,相当于8万斤的载重量。这种小型铁路在那个时代,对促进我国城乡交通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火车的动力来源于改装过的汽车引擎,铁轨则由当地的铸铁工人利用自制的小型炼炉冶炼生产,而那7个4吨重的车皮,则是木匠师傅们精心锤造出来的。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使得盂县的工人们创造了全国首个县级“土铁路”的奇迹。
受到盂县成功经验的影响,1959年,阳泉市白羊墅煤矿也自行建造了一条4公里长的窄轨煤炭运输铁路,直接将矿产从坑口输送到白羊墅车站附近。同时,在山西盂县自力更生精神的激励下,甘肃渭源县和张掖县也纷纷效仿,自主兴办小铁路,对当地的工业生产和农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尽管这些铁路线路较短,火车头规模有限,技术上并非先进,但在当时的中国,这无疑是令人震撼的大胆举动。它们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大力建设工业上的豪情壮志和高昂干劲,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无穷力量,值得我们永远怀念与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