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最神秘火车车厢:发电车里的“守护者”李梅
分类:列车资讯
发布时间:2025-01-25 17:11:59
(来源:未指定 记者:匿名)
姓名:李梅
年龄:34岁
职位:北京市某铁路车辆部门的发电车操作员
春节期间的工作状态:全天候随车待命
在列车中,有一个车厢总是门窗紧闭,噪音不断,显得格外神秘。
这个车厢鲜少有人进出,有时会有乘客好奇地试图窥探,误以为这里是乘务员的私人空间。李梅对此苦笑不得,他敞开车门,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和浓重的柴油味,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这便是列车的心脏——发电车厢,整个列车的所有电力供应都源自这里,而李梅的工作便在此地。
每天清晨,李梅在T175次列车出发前就已早早到位,对车厢进行全方位检查。他手持便携式检测设备,从车尾开始,时蹲时起,细致地查看管道、线路和螺丝等每一处细节,哪怕是最微小的电线或螺钉,都不放过。寒风中,李梅的手冻得通红,但他全然不顾,“任何一处的泄漏或松动都可能影响到列车运行。”
检查过程持续了数个小时,但这仅仅是个序曲。
当天13时12分,T175次列车准时驶向西宁。发电车厢内机器轰鸣,热气蒸腾,狭窄的空间里装满了柴油机、发电机和通风设备,只留出供一人行走的通道。李梅大部分时间只能在仪表间中度过,那是一个不足两平方米的小空间,除了四个控制屏,仅能容纳两张椅子。
只要机组运行,24小时不能离人,每半小时他都需要检查一次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李梅与两位同事组成发电车操作团队,每人轮班8小时。“这里噪音大、气味重,一开始工作时我每天都头晕眼花,但现在已经习惯了。”他说,这是他在岗位上15年的体验。
他的职责并不仅仅是监控设备运行。
过去几年,在一些偏远地区的火车站台尚未封闭,深夜李梅巡视机房时,曾发现车厢尾部的窗户突然出现几个头颅,这让他惊出一身冷汗。原来是试图搭便车的乘客。他总是保持冷静,打开车门让这些乘客进入并补票,“安全始终是首要任务。”
在面对地震、洪水等突发极端情况时,李梅的工作更加艰巨。2008年1月,南方遭遇冰冻灾害,南下的列车频繁停顿。李梅和他的同事们几天几夜未曾合眼,尽量减少电力消耗,但当列车驶入湖南地区后,还是因燃料耗尽而停止运行。车厢内的食物和水都已用完,乘务员们将他们的个人储备分给了旅客。李梅等人紧急下车,联络当地车站为列车补充燃料,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努力,列车终于重新启动。
在一周的时间中,李梅在发电车上的时间往往超过在家的时间。他的口袋里总放着一块毛巾,随时清理污渍,确保他负责的区域始终保持清洁。
随着春运的到来,李梅的工作更加繁重。春节期间,每隔两小时他就需要检查各个车厢的发电机,而拥挤的车厢使得行走都变得困难,李梅常常需紧抓行李架才能移动。
“对于我来说,节日和平时并没有太大区别。”李梅表示,他总是提前与家人聚会,因为他知道春节肯定无法回家。15年的工作生涯让他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节奏,一上车,他的心中就只有旅客的舒适与安全这一件事。


